(封皮其实不怎么好看说实话)
碎碎念
这本书是刘擎和严飞在哈佛八次对话的内容整理得来的。我最早知道刘擎是读了他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第一次明白了不同哲学家在视图解决什么问题。
后来一直在B站上有关注过他的视频(刘擎教授的个人空间),所以与严飞的这几次对话,其实在视频里是有相似的内容的。读的时候有时候还能想起刘擎老师视频里的声音,很有意思。
第一节:瓦尔登湖
梭罗并不是简单地想要与世隔绝,而是要通过在空间上拉开距离,让自己有意识地进入反省沉思状态。
对大多数人而言,追求理想的方式不是靠唯心论和避世主义,而是要以新的视野和心境,以更具有创造性的方式去面对社会生活,从中努力恢复生命的完整性。
把瓦尔登湖当作一个动词,就像梭罗在书里面写到,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庙宇,我们要不断的去管理这座庙宇。
第二节:人文教育让我们第二次成长
教育的实用性和人文价值两者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张力
训练工具理性的投资和回报是明确的,它的优势和局限也是明确的,可人文主义或者价值理想导向的投资和回报,却很难用投资回报这种术语。那么人文教育的价值,在许多人看来就是非常可疑的。
那种单纯物质主义的所谓现实主义,恰恰误解了现实。这种现象,我称为“现实主义的非现实性”
如果说工具理想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基础框架,那么价值理想则能引领我们获取永恒的价值。
第三节 向世界打开自己
即便在前景不明、方向未定的时候,最能赋予你强健生命力的方式,就是选择去做那些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历史条件下都值得做的事情。所有这些活动,不只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困境和剧变,而且这些活动和体验本身就是好的,实现了生命的内在价值。这也是茨威格终其一生所做的事情。
第五节 旅行的意义是让近旁有诗
冯骥才曾说,评说一个地方,最好的位置是站在门槛上,一只脚踏在里边,一只脚踏在外边。
第六节 直面痛苦,是打开真实自我的一个方面
今天的社会一切都需要正能量,不给予人有痛苦的权利,企图把人们塑造成对痛苦极不敏感的,永远感到积极、幸福的功绩主体。
松弛不是完全失去自我控制的松散形态,而是说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一个边界里掌握自己的人生。
真正的治愈是要让你从自我否定的经历中发展出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
第8节 在漂流时间里,走向你自己的世界
不同于政治家,学者应当克制自己,避免价值判断,诚如韦伯在演讲中所言,“作为‘职业’的科学,不是派发神圣价值和神启的通灵者或先知送来的神赐之物,而是通过专业化学科的操作,服务于有关自我和事实间的知识思考”。
如何在一个越来越被工具理性主导宰制的现代世界中恢复或者重建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本真关系,或者说“非取用的”关系维度。
总结
由于后面几节都没有看原视频,能够通过书本的形式像坐在两位老师身旁听完讨论,还是很受益的。某些节没有进行摘抄不是因为没有打动我的内容,而是我觉得就是生活和逻辑上的事实,写在这里也无法改变什么。
另外书里会把一些句子用下划线写出,说实话真的很讨厌,也很讽刺。一个封面写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的书,却在每节都高亮出来编辑自认为很深刻的语言。。。哎
看到这里别忘记点赞!另外下面的订阅链接留下邮箱会在下次更新的时候通知。
Don't wait for inspiration Become it.
文章评论